游戏环境规划原则
1、小区内儿童乐园应设置于住区中较醒目的位置,使得周围楼群尽量多的视线能够到达。这样,即使家长在住宅中,也能随时看到游戏中的孩子。游戏场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,应保持良好的可通视性,便于成人对儿童进行目光监护。
2、小区内儿童乐园应设置于整个住区相对中心的位置,以使住区内的居民都比较容易到达。
3、游乐园设施不仅仅是功能性的,更具有一种象征性和精神性。在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应能形成游乐、轻松和安全的氛围。
4、儿童乐园选址最好能与社区幼儿园、商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相邻。
5、应注意儿童乐园的噪音对居民的影响。建议不要将中心游戏场所紧邻住宅楼,应保证至少20 米的距离。
6、儿童乐园内走道设计应考虑儿童跑动,追逐的行为特征。最好有专门的游戏路径设计,路径具有回游的特征,且将各种游戏场所和游戏设施串联起来为宜。
7、应将整个乐园环境作为一种游戏行为体验的系统,从而超越将游戏行为和体验简单地局限于游乐设备的思维。建议将从入门到游乐设备的路径进行重点设计。
游戏场所设计原则
9、在儿童乐园的边缘应考虑家长的座椅,座椅应距离游戏设施有一定的安全距离,且应能使家长能看到每一件游戏设施。座椅旁边应留有充分放置婴儿车的空间。
9、儿童游戏根据年龄段不同可分为:
A、1—2 岁家长带着玩
B、2—5 岁家长看着玩
C、5—10 岁孩子自己玩及和家长一起玩
不同的年龄段应有相应的游戏场所。建议将1—2 岁,2—5 岁儿童和5—10 岁儿童的游乐场地和设施进行适度的区分,保证他们之间在游戏时不会发生冲突。
10.5—10 岁儿童的游戏会对他人产生较明显的影响,如噪音、破坏性、快速的奔跑打闹对他人造成的危险。目前绝大多数住区游戏场所提供的主要是2—5岁儿童的游戏场所和设施,缺少可供5—10岁儿童游戏的场地和设施,尤其缺乏可供这个年龄段女孩子玩的场地和设施。6岁以上的孩子,几乎很少在游戏场玩,他们三三两两地出现在住区任何可以到达的地方,更多的是在室内环境中创造性地利用环境和设施,发现游戏的机会。且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往往会选择具有冒险性的活动。